相关文章推荐
“上海的世界级新地标”、“图书馆天花板”、
“颜值与功能兼备的新晋网红”……
在社交网络上,
上海图书馆东馆还没开馆就吸引了一大波关注,
公测期间,更是好评如潮。
2022年9月28日,历经7年,
这座国内最大的单体图书馆终于向公众免费开放。
▲
上海图书馆东馆的日与夜
面积11.5万m²,上下9层,
上海图书馆东馆如同一块巨大的玉石
漂浮于上海市区最大的城市森林之上。
6000多个座位,从室内到户外,
景色各不相同,
阅读之外,还能办公、聚会、看演出……
▲
预计年接待量400万人次,上图东馆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单体图书馆
在当今,公共图书馆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一座理想的公共图书馆又应该是什么样子?
跟随上海图书馆馆长陈超
和东馆总建筑师Chris Hardie,
一条第一时间探访上海图书馆东馆,
进行了一次全方位体验。
撰文:朱玉茹
责编:陈子文
来到上海图书馆东馆,首先会惊叹于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东南侧是上海最大的城市森林,世纪公园,西北侧则是繁华的市区,不远处还能看到上海标志性的高楼三件套。
自然与都市、宁静与喧嚣之间,上图东馆宛如一块玉石,“漂浮”在一片绿色的“海洋”之上,与周边的景观形成鲜明的对比,吸睛十足。
2015年选址,2016年国际公开设计招标,2017年正式动工,7年的等待虽漫长,却丝毫不减大家对它的期待。
“什么时候正式开放?一直等着呢!”时不时,会有过往路人向门口保安询问,绝大多数就是住在周边的居民。
▲
一条专访上海图书馆馆长陈超(左)和东馆总建筑师Chris Hardie(右)
“很少有机会能为我自己生活的城市设计一座如此重要的公共建筑,我也已经迫不及待要带一家人过来玩了!”上图东馆总建筑师Chris Hardie告诉我们。他在2011年就举家搬到了上海,两个孩子都出生在这里。
在此之前,他所在的SHL建筑事务所已经设计了诸多全球知名的图书馆,但上图东馆依旧令他们兴奋。“这是中国最大的单体图书馆,也是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的图书馆之一,但最重要的是,它是属于上海这座城市和市民的图书馆,如何融入当地的文脉、环境是设计的一个关键。”
▲
每一块外立面玻璃的纹理各不相同
上图东馆的外形灵感取自传统的中国园林。园林是古代文人雅士聚会讨论之所,而石头常常被用以造景,被称为“君子之石”。
因此最初,建筑师便想以上海本地的石材作外立面。但这样室内光线成问题,加上运输成本的考量,最终演变成采用印有大理石纹样的玻璃。“使得整个建筑更为通透、轻盈,更有‘漂浮’之感。同时,这也是对发明于中国的印刷术的致敬。”
建筑形态上则模拟被切割后的石块,以“璞石经雕琢打磨后成为玉石”的意象,隐喻图书馆育人的过程。
▲
从馆内和馆外看倾斜的立面
同时,这样一来50%的外立面是倾斜的,能够减少阳光直射。屋顶安装了太阳能和水能系统,供给图书馆日常所需。
天空、森林与城市的不同景观,在不同角度的外立面上映射交织。
结合过往的经验,在Chris看来,图书馆设计正步入5.0时代。
1.0时代,是单纯的文献记录与保存;
2.0时代,新技术的发明,从纸质书籍到数字资源;
3.0时代,真正从书籍的空间转变到读者的空间,去思考如何为读者提供更好的体验;
4.0时代,融入更多元的服务,讲座、课程、展览、演出……
▲
看向窗外,仿佛就身处森林之中
“而现在,5.0时代,我们希望实现图书馆与自然的融合。上图东馆,是一座真正坐落于森林中的图书馆。”
大面积的落地窗与窗边观景位的设置,将自然的景色引入室内。
▲
户外阅读空间(上)和屋顶花园(下)
同时,馆内还拓展出两个室外阅览空间,自带遮阳功能;一个屋顶花园,栽种着上海本土的植物。读者们可以将馆内的图书带出来阅读,一边休憩,一边俯瞰周边的美景。团体研学、聚会、活动也可以在这里进行。
馆外,还有一圈口袋公园,满足社交需求。
“不光如此,我们把正门口的这片森林打开,和图书馆连通,读者可以直接走入、在其中活动。森林,就成为图书馆的一部分。”上海图书馆馆长陈超告诉我们。
▲
建筑结构
位于浦西的上海图书馆本馆,藏书超过5700万册(件),是世界藏书量最大的图书馆之一。其标志性的两座塔楼,绝大部分空间都被用于储存实体书籍,并不对公众开放。
“东馆将会与本馆联合运营,相互补充。11.5万平方米这么大的规模,我们只配置了地下的2000多平米空间作周转用书库,其他所有的空间都尽可能地留给读者。”陈超说。
因此,整个场馆的结构刻意做得很简单。三个盒子状的基座支撑着“悬浮”其上的主体建筑,一个是展览和表演馆,一个是少儿区,正中间则是中央大厅,连接着馆内所有的功能分区,也是人们进入场馆的第一站。
“来访者能很容易地掌握自己所在的位置,自在地穿梭于场馆之中,不用担心会迷路。”Chris表示。
▲
馆中的颜色设置起到辨别方位、功能区的作用
结构设计之外,每一层还设置了四个方位的颜色分区,不同的功能区也用了不同的颜色,白色盒子是电梯,灰色盒子是卫生间、茶水室……
“东馆设计最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从书籍到交集(From collection to connection),从传统的书库变成集展览、活动、服务的复合空间。”
▲
不同时间,中庭中的光影也在不断变化
中庭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近50米高的中庭,天光直射而下,自然吸引人们的目光向上,使用竹子、橡木和水磨石营造出温暖的氛围。
▲
从任意位置向中庭望去,都能发现不同的风景
往上望,空间通透却不单调。不同楼层、位置的功能区相互交错,一个个小的窗口望向中庭,一眼就能观察到馆内多元的空间,和其中的人与活动。
“重要的不在于造一个可以容纳很多人聚集的空间,而在于让大家主动想要聚在这个空间里。我们做了各种模型,去试验人们在相互交错的空间中行走、阅读、思考的体验,怎么样他们是最舒服的?怎么样他们会觉得有意思?”
▲
3层阅读广场
顺着中央大厅的黑色电梯就来到了3层——图书馆最主要的阅读空间。围绕中庭,有面向东西南北的4处开放式阅读广场,2个面向城市,2个面向森林。
每一层的布局类似,但会顺着中庭微微扭转,可以体验到不同角度的景致。同时,所有的这些阅读空间也是分众化的。
▲
少儿区
1楼有2000m²、从低幼到青少年的少儿区,还专门配了室外的活动空间,孩子们能在绿意盎然的环境中学习、玩耍、探索自然。同时,还有无障碍阅览室,服务残障人士。
2楼报刊服务,配备有适老化的设施。
▲
上图透过“洞口”看到的是普及社科知识的主题馆,下图为影视艺术的主题区域
4、5楼设置了大量的主题馆,从音乐、影视,到前沿科技,再到家谱、名人手稿、地方文献,充分利用了一个研究型公共图书馆的馆藏。
“几乎在每一个阅读空间,都配置了大小不一的活动室。一个团体可以预约来共同读一本书,讨论、开展活动,自由职业者可以来办公、开会,孩子们可以来一起做作业……”陈超说。
整体体验下来,内部各个功能区之间都是连通、流动的,中间几乎没有分隔。来访者自由探索,也许就能有意外发现——邂逅新的朋友,接触一个从未了解的领域……
如今,阅读的方式、平台、内容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一座公共图书馆要紧跟时代,应该提供怎样的阅读体验,如何满足年轻一代的需求和喜好?
在馆长陈超看来,上图有自己的回答。
一方面,是科技的引入。图书馆中的每一本书,都内置芯片,同时智能书架上装有感应器,对书进行智能定位,这样读者就可以非常迅速地找到书。
▲
智能传送系统及机器人在馆内随处可见
书架、走道之间,你还能见到一个个“行走的机器人”,通过它们来完成借还书的全过程,由智能传送系统将书籍从地下书库中传出、传入。
为读者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
另一方面是“复合型阅读”。不单单是数字阅读,听书、电子书、数字资源等等,在上图东馆,“阅读”有了更多元的定义和可能——看一场展览、一场电影、一次演出……
▲
地下一层共配备了五间演出、演讲空间,未来将筹办面向公众的各类活动
在地下一层,有专业的演播室、剧场、影音室,未来不光能开讲座,还能做直播、欣赏各类的表演艺术。
在音乐主题馆,配备有独立的音乐制作室、欣赏室、演奏室,所有人都可以免费预约使用。
▲
馆中的临时展览空间(上图小白盒子)和精品馆(下)
7楼,做了一间博物馆级的展厅,开馆首展精选了70件镇馆之宝。“和其他图书馆不同,我们几乎所有的阅读空间都可以做展览,并且我们计划比较高频率地更换。”陈超介绍。
除此之外,还有3D打印工坊、脑科学实验室、VR互动等多样的体验。
“在上图东馆,我们希望能提供一种新的互动方式来获取知识。所有的这些活动、空间,包括馆里的座位,都可以在手机上提前预约,或者电话预约,为每一个到访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传统的纸质阅读也有自己的位置。两间极静阅览室,没有网络、电脑、手机的干扰,完全沉浸于书页之间。
▲
艺术家马兴文作品《陪伴》(上)艺术家郑重宾作品《飞石》(下)
建筑本身,以及馆内的公共艺术,也都可以成为“阅读”的对象。在公测期间,这也确实成为年轻群体间的热议话题。不少人po出自己的“打卡照”,并表示“能在里面拍一整天”。
“网红建筑,现在好像被认为是个有些贬义的词。但我们这些年发现,一座公共建筑的颜值真的很影响它的功能和价值的发挥。如果大家因为颜值愿意走进来,从而开启一些讨论,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整个场馆的艺术品设计是与建筑设计同步进行的,由UAP策划实现,向五湖四海的10位艺术家定制了10组公共艺术作品。
一楼中庭的地面其实就是上海本地艺术家申凡的作品,其涵义既有上图的馆藏,又有上图的历史。选取了1952年报道上海图书馆成立的报纸,和两件代表性的馆藏——公元518年手写的一本维摩诘经、17世纪描述中国的西方古籍摇篮本,用黑白二色抽象演示文字,只留下标点符号,表现段落的韵律和节奏。
“读者走过路过,本身又成为作品的一部分,所以叫《往来春秋》。”
三楼风景最好的阅读广场,艺术家徐冰的《鸟飞了》就放在正中的阅览桌上。800余个12种不同书体的“鸟”字从书页中飞出,从印刷术体向楷书、隶书、小篆一路演变,最后追溯至远古的象形文字。
“通过阅读,希望读者能打开脑洞,思想能到更广阔的天地中去。”
还有两件作品的素材源于上海图书馆曾经的物件。在数字化之前,读者要找书只能通过目录柜,一张张卡片翻找。艺术家倪有鱼将上海图书馆20世纪90年代的8个文献柜解构并重建,部分转换成一扇扇通往知识世界的窗户,取名《求索之城》。
而中国台湾艺术家刘文瑄则是用7960张当年的图书索引卡,造了一座《知识之塔》。
“今后我们可以用新的图书卡来更新这些作品,就像知识一样,不断更新。”
开馆后,上图东馆预计每年可接待400万人次,举办200余场讲座、上千场文化活动,“无差别、公平地为一个人的终身学习提供更多的支撑。”陈超表示,这是上图作为一座公共图书馆的使命。
“整个图书馆就成为城市的书房、工作室、客厅,在这里和更多人发生联系。这是我们理想的公共图书馆,希望每座城市都能有一座这样的公共图书馆。”
相关文章推荐
1.办理不需要许可证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向辖区工商所提出申请,需要提交的材料包括经营者照片、经营者身份证及复印件、经营场所证明(房产证、住宅租赁合同复印件)。营业执照办理条件?具体流程有哪些? 二。申请与许可证相关的个人营业执照(例如,经营食品和餐饮等)。),首先要用身份证作为辖区工商所的预审
2024-12-27 08:06:54
杨梅是一种不容易保存的水果,尤其是常温下保存,一般是不能放太久的。因此,一般都是冰箱保存。那么,杨梅能放多久?杨梅上市的时候很短,因为新鲜的杨梅保质期很短,所以很多的时候小伙伴们吃多少还是买多少吧。那么买多了杨梅能放多久?怎么保存?杨梅能放多久:杨梅很娇贵,保质期很短。杨梅在常温下一般只能隔一天(今
2024-12-26 10:46:21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蘸”是一个单音字,读zhàn(第四声)。在液体、粉末或糊状的东西里沾一下就拿出来叫“蘸”。蘸火,即淬(cuì)火。特指把金属或玻璃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利用冷却剂(油、水、空气等)使快速冷却,以增加硬度和强度。蘸水钢笔:钢笔的一种,用笔尖蘸墨水写字。
2024-12-26 10:36:44
莲子是睡莲科植物莲的干燥成熟种子,其味清香,营养丰富,是一种受广大人民喜欢的食疗佳品。据《本草纲目》称莲子有“固精气,强筋骨,补虚损”等功效。那么,吃莲子有什么好处呢?莲子的功效1强心安神莲子芯青嫩胚芽,性味苦寒,可清心退热。莲子芯所含生物碱具有显著的强心作用,莲芯碱则有较强抗钙及抗心律不齐的作用。
2024-12-26 10:21:44
从外观上来看热镀锌钢管与镀锌带管,二者看似一样,实则并不是一个种类。货场直发热镀锌圆管热镀锌钢管是使熔融金属与铁基体反应而产生合金层,从而使基体和镀层二者相结合。先将钢管的表面进行酸洗,是去除钢管表面的氧化铁。酸洗后,通过氯化锌水溶液或氯化铵水溶液或氯化锌、氯化铵的混合水溶液槽中清洗,然后再把钢管送
2024-12-26 10:06:38